發布時間:2019-01-08
聽說過這樣一件事:一個武漢的小伙子,參軍去南疆三年,一直沒有回家探過親,后來參加中越自衛反擊戰上了老山前線,被敵人的一顆子彈射中,倒在同鄉戰友的懷里。武漢小伙子留給戰友的遺言,使戰友淚水盈眶:“我隨么事都不想,只想吃一碗熱干面,多放點芝麻醬…..”戰友拍加急電報,要家里人郵寄了一包曬干了的熱干面,供在死去戰士的墳上。
始于一九六八年開始的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,使大批的武漢知青背井離鄉到鄉下插隊落戶,開始了“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”的漫漫歲月。農村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,不能不讓知青們無限懷念故鄉武漢的生活點滴。多年以后,我曾經問過這些當年的知青,在農村最懷念武漢的什么?他們幾乎眾口一詞地說:“要說懷念,最懷念武漢的熱干面”。這些知青說的確乎實情,當年有知青專們創作了一首歌就叫《熱干面之歌》,被知青們廣泛傳播,唱《熱干面之歌》,成為了知青們打發無聊時光的一種文化生活方式,以聊慰思鄉之苦。知青們一遍又一遍地唱《熱干面之歌》,頗有點望梅止渴的意味——那是許多知青懷念故鄉的寫照。武漢的小吃熱干面,成了許多人集體懷念意識的具象。上述的解放軍戰士與熱干面的關系和武漢知青對熱干面的懷念,足以見得熱干面與這武漢座城市的淵源。
就像成都不能沒有茶,長沙不能沒有辣椒,柳州不能沒有粉一樣,武漢,不能沒有熱干面。武漢人與熱干面,自熱干面誕生之日起,就結下了難解難分的緣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