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19-06-14
熱衷于武林江湖的馬云,耍了一記震驚華爾街的回馬槍。2014年9月,阿里巴巴派出包括淘寶店主、店小二在內的八位特殊人物敲響紐交所的開市鐘,而馬云則站在臺下向他們揮手致意。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IPO交易的阿里巴巴,一夜間誕生多少億萬富翁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。5年后,阿里巴巴市值達4166.69億美元,成為唯一一家市值進入前十的非美國本土公司。不過,就在6月13日下午,此前傳言數周的消息再起波瀾——多方消息顯示,阿里巴巴已經遞交上市申請,正考慮通過香港二次上市融資200億美元。自2012年香港退市之后,阿里巴巴或將重新回到港股懷抱。
跨越12年的香港上市路
2007年,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是濃墨重彩的一年。內部,馬云“揮淚斬馬謖”,淘寶網總裁孫彤宇、首席運營官李琪、首席技術官吳炯、資深副總裁李旭輝四位大將被撤職。張勇、井賢棟、武衛來到阿里巴巴,由此開啟阿里巴巴新一個時代,上述幾人如今成為了集團內舉足輕重的人物。更重要的是,在當年7月28日下午舉行的集團年會上,馬云向臺下員工宣布:阿里B2B業務即將啟動香港上市程序。這是馬云首次公開談論其上市計劃。彼時,以完美、巨人、金山為代表的游戲軟件公司集體上市,開啟第三波中國互聯網上市熱潮。而港股的騰訊、納斯達克的百度市值也一路飛漲,超過上百億美元。對心傲氣高的馬云來說,用上市來證明阿里的價值也是必然,盡管不是作為一個整體,而是其B2B業務被單獨拆分出來上市。2007年11月6日,阿里巴巴拆分的B2B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。開盤后,股價持續上漲,最高漲到35.75港元,比當時Google和百度的股價還高,市值高達250億美元,成為了全球第五大互聯網公司。不過,香港上市后短短五年后,在經歷了一系列資本熱捧、股價暴跌、雅虎反目風波后,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其B2B上市公司于2012年6月20日正式離開港交所,并最終在兩年后赴美整體上市。從港交所退市根本原因,是阿里巴巴實行的“合伙人制度”和“雙重股權結構”,與當時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規則要求“同股同權”不符合。對此,甚至專業人士認為“沒留住阿里巴巴是香港證券業的恥辱”。議論紛紛之后,港交所開始了對多層股權制的公眾咨詢和討論。就在2018年4月,港交所修改規則,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。隨后,阿里巴巴與港交所也開始了頻繁互動。今年4月25日,香港立法會長三角考察團到訪阿里巴巴的杭州總部時,一度重提阿里巴巴當年上市計劃。馬云的態度也顯而易見,他認為香港通過了關于“同股不同權”的規定,是一個巨大的變化,也是對阿里巴巴的肯定。“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這個市場,而且希望參與香港金融市場打造,把它真正打造成為世界繼紐約后第二大金融中心。”馬云說道。截至6月13日下午,阿里巴巴目前仍以“不予置評”回應此事。不過,已有不少行業人士開始熱議。有人認為,在香港和美國兩地上市雖然會增加成本,但在中國香港上市后仍然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。對港交所來說,有望迎來阿里巴巴與騰訊的雙互聯網巨頭時代。阿里巴巴此次發行可能籌集的200億美元資金,也將成為香港201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股票發行。這將有助于香港鞏固作為中國科技股上市目的地的地位,也能為阿里巴巴擴大現金儲備。
二度上市其實早有先例
著名作家錢鐘書在《圍城》中寫下一句名言:“婚姻就像一座城,城里的人想出來,城外的人想進去。”對一些中國公司而言,也有這種“想出來”與“想進去”的經歷,有的選擇在另外一個交易所二次上市,有的選擇私有化退市后重新在老地方上市。在A股,第一個殺回馬槍的公司為川儀股份。早在1996年8月,川儀股份就在深交所掛牌上市,但業績不佳、連續虧損狀況無法改變,1999年4月成為ST股。為了避免被深交所強制退市,川儀股份干脆一不做、二不休主動賣殼退市,還順帶狠狠賺了一筆。退出A股后,沒過幾年居然盈利了,又琢磨著重回資本市場,經過一系列運作,終于在2014年8月5日成功登陸上交所。中國香港市場,也有想殺回馬槍的。知名鞋企百麗于2017年4月完成港股私有化退市,今年3月已聘請美國銀行幫助其運動服裝業務在香港重新上市。那有沒有科技股殺回馬槍的呢?大名鼎鼎的戴爾公司怎能遺忘。1984年,與馬云同歲的邁克爾·戴爾用1000美元創辦了戴爾公司,走上了販賣組裝機初始創業之路,之后成為著名的電腦品牌之一。戴爾公司也于1988年在美國上市,又于2013年選擇退市,退市原因為PC主業不斷下滑,資本市場持續看空,市值縮水70%。退市5年,戴爾公司完成向云計算、大數據的轉型,信心滿滿地于2018年12月在美國重新上市,如今市值為381億美元,比退市時的244億美元多出56.15%,也算是華麗轉身。
融資200億美元只為布局三大戰役
蒸蒸日上的阿里巴巴并不缺錢,為何還要從香港資本市場融資200億美元呢?多方人士向記者表示,阿里巴巴在電商、物流、新零售的布局深厚,戰略優勢明顯,版圖頗為鞏固,但仍有需要開疆拓土、持續擴展的領域需要發力,借助資本的鼎力支持壓力更小、應對更為從容。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了“達摩院”,計劃前后投入1000億元,主攻量子計算、機器學習、基礎算法、網絡安全、視覺計算、自然語言處理、下一代人機交互、芯片技術、傳感器技術和嵌入式系統等前沿科技。美國科技公司對華為的斷供,自然令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公司感到擔憂,不希望成為下個被“卡脖子”的對象,加大研發、掌握下一代科技迫在眉睫。如此,阿里巴巴按計劃輸血“達摩院”也是順理成章。2016年阿里巴巴將數字娛樂事業群升級為大文娛板塊,業務包含阿里影業、阿里音樂、阿里體育、合一集團(優酷土豆)、阿里游戲、阿里文學等。2017年,馬云在第三屆湖畔大學上表示:“大文娛是給大家帶來快樂的,我們給大文娛的時間是11年,中國有好多人都不開心,目前阿里大文娛沒有賺錢的目的,我們希望,10年以后,阿里大文娛會促進中國與他國的文化交流。”阿里大文娛持續虧損,僅2018年就凈虧損158億元,在阿里巴巴各項業務中墊底,然而阿里巴巴不會因為虧損就放棄投入。“中國在實現從溫飽到小康和現在的不斷奮斗,人們已從傳統物質型消費開始轉向服務型,將產生大量的娛樂文化需求,傳統電商紅利終結后,文娛將向阿里電商輸送大量的優質流量。”馬云一語中的。未雨綢繆布局未來的流量入口,哪怕當下不賺錢也要堅挺,這是阿里巴巴的戰略意志。而在外賣領域,阿里巴巴旗下全資公司餓了么與美團點評針尖對麥芒,雙方爆發過多次補貼大戰,每戰之后餓了么的市場份額都在攀升。據某第三方數據公司報告顯示,2018年餓了么在一二線城市市場份額已達47.4%,一線、二線及三四線城市100元以上訂單量同比增幅分別為63%、42%和54%。只要保持訂單高速增長、持續蠶食美團點評的市場份額,餓了么在外賣領域完成彎道超車指日可待。一名互聯網資深觀察人士告訴記者: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,阿里巴巴增厚現金儲備應對行業攻略目標,合情合理。”
總結:引領科技股回流潮
阿里巴巴如果回歸港交所,不但將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,也必將加快其他中概股回歸A股或港股的腳步。對國人而言,中國互聯網的精華都在海外上市,一直是說不出的隱痛,也無法分享中國互聯網成長紅利。而對這些海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而言,頻頻被華爾街做空,也是難以言說的辛酸。其實,除了港股,剛剛在6月13日正式宣布開板的科創板,也是一個好選擇——一方面,外部壓力倒逼之下,國內企業的創新腳步正在加快;另一方面,在政策紅利之下,科創板已經做好準備,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半導體及自主可控、新能源汽車等企業,更容易在科創板得到更多紅利。或許,等到馬云正式揮別納斯達克那一日,中國科技股,就將對華爾街說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