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19-06-15
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,本土星級飯店要保持清醒。只有把握大勢,順勢而為,乘勢而進,在國際化+網絡化上尋找出路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,求得生存發展。
當下,旅游飯店業的競爭形勢可以概括為國際競爭國內化,國內競爭國際化,全球競爭網絡化。
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域旅游的快速發展,國際品牌飯店正在全面進入中國市場。這些國際品牌中,有一些不是自己“打”進來的,而是本土業主想方設法“請”進來的,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,對本土飯店形成了較大沖擊。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升級和旅游消費需求個性化、多樣化、便利化發展的需要,一大批依托網絡、主營客房的“新銳”飯店和民宿客棧如同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,成為旅游飯店業一道十分搶眼的風景。
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,本土星級飯店要保持清醒。只有把握大勢,順勢而為,乘勢而進,在國際化+網絡化上尋找出路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,求得生存發展。筆者認為,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:
第一,優化合作關系。國際品牌飯店在強勢進入的過程中,也遇到一些普遍性問題,主要表現為東、西方文化理念差別較大,合作雙方地位不平等,管理經營班子與業主的矛盾較難協調,業主代表難擔當等。特別是由于一些業主對國際品牌飯店缺乏深入了解,就急忙引進一個品牌,被動接受不平等的合同條款。花了巨資買了一塊牌子,以為掛了牌子就有了面子,就能賺到“銀子”。等到管理團隊進來,才知道不是那么簡單,加上固執己見、外行干預,矛盾和糾紛隨之而來,業主代表兩頭受氣,合作關系時常處于緊張狀態,對飯店管理運營造成負面影響。
從管理公司的角度來看,有的因水土不服、不接地氣、固守標準,不能因地制宜處理問題而產生矛盾;有的只顧己方利益,對飯店效益不負責任;甚至因為不是花自己的錢,就一味遷就、放任或忽悠業主盲目投入,追求超豪華的高大上,導致品牌紅利消失后,業主需要飯店賺錢的時候,才發現投入成本太高,資產負債過重而無利可盈。這種盈利焦慮和虧損危機,直接影響了飯店的可持續發展。
筆者認為,解決上述矛盾主要靠業主。優化合作關系的關鍵,還是業主要在深入了解國際品牌飯店情況的基礎上,按照國際通行做法,簽訂(或修訂)合同條款,并自覺嚴格執行。而最為重要的一點,就是要放手、放心地“讓花錢請來的保姆把自己的孩子帶好”,這樣花的錢才值,合作關系順了,飯店才能經營好。只有引進的國際品牌飯店做好了,才能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,促進飯店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和全行業更好更快發展。
第二,吸取先進經驗。引進是為了消化吸收。對于國際品牌飯店的先進經驗和一些成熟的做法、網絡平臺經營的“新銳”飯店和民宿客棧的長處,我們絕不能視而不見,也不能淺嘗輒止。本土星級飯店的管理者們一定要以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眼光,少看點熱鬧、多看點門道;以積極虛心的態度深入研究,吸取精華,取人之長,補己之短。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,我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向融合發展。
比較而言,國際品牌飯店具有以下明顯優勢:一是以消費需求為主導的市場理念;二是品牌標準和品牌影響力;三是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;四是以全球預訂系統為主體的營銷網絡;五是全開放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;六是依法依規經營的法制意識。此外,他們的體制機制相對比較完善,沒有資產負債過重的拖累,硬件設施也比較專業。對此,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,認真消化,積極借鑒,尤其要在理念和體系上除舊更新,努力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。
筆者認為,本土星級飯店的國際化融合發展,要著力在文化理念、標準規范、團隊素質、預訂網絡、硬件設施、品牌影響等方面找到結合點、共同點和分享點。比如西方社會習慣于講規矩,按規則辦事,而我們一直都有“無規矩不成方圓”的傳統,這就是共同點;又比如我們要從“人事管理”轉向“人力資源管理”,這就是分享點;再有,國際品牌飯店重視消費需求,而我們更了解本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,這就是結合點。只有真正消化吸收了,做到“洋為我用”,我們才能實現引進國際品牌飯店的預期效果,打造本土星級飯店的國際品牌,加快走出國門,通過輸出管理,實現低成本擴張,在國際化競爭中做大做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