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-12-25
如今提起旅游,大家再也不会为“住哪儿”所困扰。用手机上网订房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操作,各大在线平台上不仅有星级酒店、经济型酒店,还有主题酒店、精品酒店、民宿、短租等丰富的住宿形式以供选择。改革开放40年间,从狭义住宿业进入广义住宿业,激增的酒店数量和多元的业态让游客轻装简行走向“诗和远方”。
大住宿见证中国旅游革新
马女士今年十一带着孩子去上海玩,前几天住在市区五星级酒店,拉开窗帘便能俯瞰外滩美景,最后两天又去上海周边的七宝古镇住民宿,江南水乡的老宅子别有味道,“现在不能老住高档酒店,有时候住民宿更能体验当地的风情。”
和如今丰富的住宿相比,上世纪80年代的选择就显得单一多了。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原秘书长许京生回忆,1978年我国饭店数量严重不足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口岸城市,每天都有许多海外客人住不进饭店,出现了北京拉到天津,上海拉到苏州住的情况。1988年我国旅游饭店增加至1500家,1998年旅游星级饭店达到3248家,2008年旅游星级饭店达1.4万家。
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5月5日,中国共有841家挂牌五星级酒店。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在采访中指出,近10年,出现了中国高星级酒店的硬件水平普遍领先国际的状况。“随着住宿边界不断拓展,旅游住宿业已从狭义住宿业进入广义住宿业。除了星级酒店,还出现了精品酒店、主题酒店、经济型酒店等酒店形态,此外,民宿、短租、帐篷、集装箱酒店等所谓非标住宿业态也不断涌现,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。”改革开放40年,中国旅游接待能力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。
从“星级酒店”到“体验至上”
40年间,中国酒店业愈发成熟的同时,游客消费也日益趋向理性。高舜礼对记者说,过去中国游客青睐“高大上”的星级酒店,现在游客的选择反而更趋向“体验至上”。
近年来非标住宿市场在用户和资本的热捧下蓬勃发展,据中国商务部服务业公司联合中国饭店协会提供的数据,2012年民宿从业者不到10万,而截止2016年底,国内民宿企业已达4万多家, 非标住宿线上注册量总数达到50200家,行业从业人员近90万人,市场规模逾百亿元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,到2018年我国民宿市场规模将近200亿元。
原来住宿基本等同于“睡觉”,现在甚至可以成为“旅游目的地”。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副教授王宝恒认为,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升级,游客的选择呈现个性化、多样化的趋势,这也就促使非标住宿,尤其是民宿受到追捧。
口碑在“非标住宿”行业中举足轻重。据途家和斯维登CEO罗军介绍,消费者在选择“非标住宿”时大多参考在线点评。点评的高地决定着生意的好坏,从而促进经营者更注重保障游客的住宿体验感。
“很多民宿本身就是景点,而且除了提供住宿外,还可以提供很多旅游服务,比如KTV、租车、景点门票、定制行程等,在价格方面,比星级酒店更加亲民,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更有吸引力。”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小宇对记者坦言,“非标住宿”带来了全新的住宿体验。
大住宿业迎来“智时代”
经历了40年的发展,我国大住宿业已从房源短缺进入结构性过剩的局面。在互联网的加持下,不少品牌酒店、互联网巨头开始在“住宿+科技”上做出积极尝试,试图拓展新蓝海。
今年10月,京东旅行对外正式宣布要做“无界酒店”;同月,阿里宣布首家未来酒店FlyZooHotel(中文名“菲住布渴”)将于年底开业,从预订登记,到入住体验,再到退房环节,全部由机器人提供服务;洲际酒店集团将与百度联合推出由人工智能支持的智慧客房,用人脸识别技术入住、App开锁退房等,在许多中型酒店也将成为现实;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已与飞猪展开合作,未来酒店模式或将被国际酒店集团学习引用,中国的科技化旅行体验成为世界的时髦。
从招待所到大住宿,从到店登记到在线订房,从一串钥匙到APP智能开锁,从“出门旅游无处可住”到“网上订房随你选择”,一点一滴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不断发生,人工到智能,单一到多元,未来,住宿业还有无数可能。